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> 新闻 >> 地方经验
  • 2025
  • 07/03
  • 08:12
  • 访问量
  • 字体
  • 分享

黔西南州“坝坝会”筑牢防汛群防群治人民防线


为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,黔西南州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积极组织“防汛坝坝会”,聚焦解决地灾、山洪防范中的“三大核心问题”——如何识别危险信号?如何科学避险?谁来组织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?通过精准培训“四员联防”责任、隐患排查要点及预警响应机制,全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,切实筑牢防汛安全底线。

一是强化宣传培训,提升防灾意识。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向群众普及防汛预警信号(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)的级别含义及应对要求。针对村组、社区特点,编制便于记忆的防汛口诀(如“父老乡亲们,防汛口诀记心头——预警要看村支书,裂缝要插竹竿头;敲锣马上扶老走,干粮绳子不能丢!”),确保防灾知识入脑入心。目前,群众主动发现并报告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,成效显著。

二是明晰权责任务,压实网格责任。制定印发村组、社区防汛培训提纲,以“坝坝会”为载体实现基层责任人全覆盖培训,强化“守夜人、召集人、吹哨人、敲门人”等“四员联防”职责。明确村组(“村里查大件,自家查屋檐”)和社区(“社区查管网,住户查阳台”)防汛隐患排查重点。严格落实防汛“三查”“三避让”“三个紧急撤离”“四个一律”等硬性工作要求。截至目前,全州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76条,已整改352条;成功组织紧急转移避险58户158人。

三是推动群防群治,构建人民防线。统筹整合村(社区)干部、村民小组长(物业人员)、网格员、群众志愿者等多元力量,强化风险识别、预警响应、应急避险等关键能力培训,着力构建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基层防灾减灾氛围,确保实现“预警听得懂、隐患查得准、险情跑得快”的目标。例如,晴隆县群众及时发现并报告的2处隐患点先后发生地质灾害,因预警响应及时、应急处置得当,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,充分彰显了群防群治的强大效能。